为什么中华民族最看重全家团圆
全家团聚,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经久不变的一种心理定势和文化传统。这种表现在我国人民众多的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全家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所以除夕的年夜饭也就称为“团圆饭”,全家守岁围在一起称之为“团年”。节日期间流浪在异地他乡是最痛苦之事,于是便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全家团圆的习俗使天上的月亮也跟着沾了光,自古人们视“三五明月满”为如意吉祥,努力追求“花好月圆”现在每当满月之日,就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之情,中华民族流浪在外的每个子孙都自然而然地加倍想念起亲人,以祈求团圆有时。
从根源上讲,中华民族最为看重全家团圆和睦的思想观念,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社会道德伦理、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联。在那时,家庭常常被置于中心地位并且与国家直接相联。如国家常被视为是家的放大镜,小家则被看成为国家的基础和缩影。皇帝似乎成了全国最大的家长。历代以来的法律只写家长在不触犯专制皇帝利益权利的前提下,可以控制家庭成员的经济、教训的全部权利。而家长的财产在家长死后(大多在生前)可以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儿子。在此,尽管封建父权有着对子女专制的统治权力,但是家庭也确确实实提供了一个惟一的可以安全避风的港湾和经济上的保障。所以我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家庭以及家族的稳固,努力地宣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的封建传统。在如此长期熏陶之下,人们也以全家团圆和睦为人生最高境界,于是形成了追求全家团圆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俗。
由上可见,这种观念本是封建宗法制的产物,它曾经束缚过许多人的思想,也曾限制过中国人走出家门,走出家乡,走出国门。但是,在这个时代突飞猛进的今天,如果剔除这种封建糟粕的一面,这种观念和习俗的优良一面也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发挥它一定的积极作用。就是因为它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和睦、团结,重新建立一个新型的家庭关系,这其中的关系只能是有利而无弊的。然而,它也符合现在绝大多数人的心态与愿望,可以有利于维护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所以,处于现在的我们应继续好好地珍视而不应轻易地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