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为什么说数从劳动中来
你晓得我们目前数的数1、2、3…是自哪儿来的吗?数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因为它产生的年代太长远了,根本没法考证了。可是有一点能够肯定,数的概念与计数的方法是在有文字记载以前便已经很快发展起来了。考古学家已证明,人类自从5万年前便采用了某些计数方法来计数了。原始时候的人类,天天必须出去打猎与采集野果子等食物来维持生存。有的时候他们......
为什么在罗马数字中没有“0”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文字都是不相同的,可是它们却有一种相同的文字,不需要经过翻译,每个人都会看得懂,这就是阿拉伯数字。0、1、2……9等,这样写起来既简单方便,又容易看懂,所以各个国家先后都采用它来计数。“0”是一个奇特的阿拉伯数字,它是在1、2、3、4、5、6、7、8、9、0这10个数字中诞生得最晚的一个。世界上各国早期使用过......
为什么偶数与整数同样多
当看到这则题目,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整数比偶数多,部分怎么会比全体多呢!偶数是指能被2所整除的整数,它仅是整数集合中的一部分,另外除了偶数之外,整数还包括奇数。照这样看上去,偶数的确应该没有整数多。 但这个问题在实质上问的是偶数集合与整数集合之间的大小关系。集合在数学上所指的是一类事物的总称,若把所有的整数放......
为什么有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一笼问题是在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里的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内容为: 在同一只笼子里,关着鸡与兔子。数一下,总有头35只,脚94只。请问:笼里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 利用现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的方法,求解这个问题十分容易。设里面鸡有x只,兔子有y只,那么由题意,有: x+y=35 ......
为什么三角形内角之和总等于180度
平面几何告诉我们,“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因为这是一条已经证明了的定理,所以对于“三角形内角之和会不会不等于180度”这样一个“怪”问题,很少会有人去设想了。 其实,它真的是个问题。早在100多年前,或是更早的时候,已有人开始设想,不但设想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且还得出证明了如下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 ......
为什么有哥德巴赫猜想
无论检验多大的数都可以发现,大于4的偶数一定可以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而大于7的奇数部可以写成三个奇数素数之和。 6=3+3,8=5+3 10=5+5,… 100=97+3,102=97+5… 9=3+3+3,11=5+3+3… 99=89+7+3,101=89+7+5,… ......
为什么1+1可以等于1
我们初学算术时,就已知道1+1=2了。这是确定无疑的。假如有人做加法而1+1的答数不是2,那就要得0分。但是,当我们学到了二进制制的计数法后,就知道在二进制制里1+1=10而不是1+1=2了。由于在二进制制里,根本就没有2这个数字。 现在这里又写了这样一个等式1+1=1。到底是什么道理呢?这叫做逻辑代数中的加法。 ......
为什么有近似值
有的时候可能有人将问你:“你们年级有多少位同学呀?”你并不知道确切的数字,可你知道你班上有35位同学,共有4个班,因此你会说:“大概140名吧!”这时你所给出的数字便是近似值,由于你不知到底有多少位同学,所以就用近似值取代了准确值;并且你的分析也十分正确,年级中总共有143位同学,你所给出的近似值与准确值是十分接近的。近似值是......
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
为了防止四则混合运算时相互发生混淆,使计算得到一个已经确定的结果。人们先后结合生活和实际生产的各个需要,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明确规定:要“先乘除,后加减”。为什么科学家会如此规定呢?因为这样规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的理由如下: 1.这样规定运算顺序,更加符合生活实际需要。请看下面例子。例1:王大妈到布店买了3米红布,每米红......
为什么卡拉OK比赛算分时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在卡拉OK比赛中,评委们所亮出的分数,按评分规则都是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与一个最低分,之后取到的分数的平均值来作为参赛者的最后得分。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为何要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呢? 例如一个同学唱完之后,六个评委中的评分是9.00、9.50、9.55、9.60、9.75、9.90(10分为满分)。再去掉最高分9.90与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