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的激烈争夺


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冲击了美国,美国政府出现信任危机。为了改变被动局面,美国政府发布紧急命令,发射先锋号卫星,同时命令冯·布劳恩用陆军中程导弹“朱庇特”发射人造卫星。

1958年1月31日,冯·布劳恩主持把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送上天。这颗卫星连同最后一级火箭外壳共重64公斤,轨道最高点1584英里,最低点219英里,绕地球1周需1小时55英里。卫星虽小,但装有电子观测仪器,可向地球发回信息。“探险者一号”在运行至2000公里以上发现放射能很强。1958年3月17日美国发射“先锋二号”,采用太阳能电池。为了测定放射能,美国于1958年3月23日发射“探险者三号”卫星,测得地球外围有一层很强的辐射能带,称为范艾伦带。这个卫星使用了钢丝录音机,长时间记录结果,定时将观测结果送回地球。

人造卫星的竞争,促使各发达国家对科技政策进行全面调整,普遍增加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加强科技情报和教育工作。美国在这方面的震动大,调整也大,1958年新建科技情报服务局,成立国家宇航局,协调组织美国的空间科技活动。60年代,美国宇航局已有职工3-4万人,预算达50-60亿美元。

1958年12月8日,美国发射“成功计划”卫星,最早在太空传送人的声音。

1959年开始,苏、美两国将卫星研究重点转向回收技术,而要实现回收,则必须控制卫星的飞行姿态和研制准确的反作用喷射,这在技术上的难度不小。

美国从1959年2月起进行了卫星在地球高空摄影和卫星回收的实验,平均每月发射一颗卫星。1960年8月10日,美国发射“发现家8号”,8月13日回收获成功,回收卫星的重量45公斤。

前苏联于1960年5月15日发射宇宙飞船1号,由于反向喷射控制失灵,飞船回收失败。8月19日,前苏联又发射宇宙飞船2号,绕地球飞行两天后,飞船回收获得成功,比美国回收成功时间晚8天。宇宙飞船2号重4.6吨,装狗2只,还有其它小动物。两只狗平安返回地面,比美国的回收规模大,技术指标高。1960年12月1日,前苏联发射宇宙飞船3号,技术难度大,轨道和未来的载人地球卫星轨道计划一致,但回收未能成功。前苏联研究了失败的教训,改进措施,于1961年3月9日发射宇宙飞船4号,1961年3月25日发射宇宙飞船5号。这两次飞船回收都获得成功,为载人飞船的发射打下可靠的基础。

其他国家的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都与苏、美两国的差距较大,而且多数国家是利用外国火箭将自己的卫星发向太空的,或是与苏、美合作发射的。

1966年2月17日,法国发射“音域1A”卫星。

1969年11月8日,西德发射“阿祖尔1”卫星。

1970年2月,日本发射“大偶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科学实验卫星,是自行设计、制造的,重173公斤。1971年3月3日发射科学实验卫星,重221公斤。1975年7月26日,发射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1975年11月29日回收成功。1975年12月26日和1976年8月23日两次发射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1976年12月7日和1978年两次发射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并且两次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成功,用于空间物理探测。1984年4月24日发射试验通信卫星。1985年10月21日发射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1986年2月1日发射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载人宇宙飞船是前苏联率先发射成功的。

1961年3月11日,前苏联完成载人宇宙飞船的试验,用“太空舱1号”载木偶人进行模拟实验。载人宇宙飞船比一般卫星复杂得多,飞行控制也困难得多。它要求很高的可靠度和精度,要能安全飞行并返回地面,宇宙飞船运载量以吨计,运载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宇航员要严格训练,具备优秀的体力、智力和技能。这些要求,对于开创时期的载人飞船是必需的,达到这些要求,就是对于宇航技术最发达的苏、美两国,都是相当艰难的事情,它们正是在这个尖端领域争夺领先权。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获得成功,人类第一个到宇宙去旅行的加加林驾“东方1号”飞行,证明在失重情况下人可以正常进行工作,脑子无异常。加加林第一次在地球外观看美丽的蓝色地球,兴奋地与地球控制站通话。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安全返航着陆。从此人类进入宇航时代。

1961年8月7日,前苏联发射“东方2号”,由宇航员季托夫驾驶,绕地球飞行17周,续航25小时,平安返回地面。前苏联在载人宇宙飞船方面又占了优势。

美国急起直追,加紧火箭和卫星的研制更新。1961年10月27日,美国的“土星”火箭发射成功,推力超过前苏联“东方号”。这是美国火箭赶上前苏联的转折点。前苏联“东方号”的运载火箭已相当强大,按照谢尔盖·科罗廖夫方案,设计成集束式三级液体火箭,起飞重量300吨,起飞推力500吨。

1962年6月20日,美国的“水星计划”成功,用阿特拉斯远程火箭发射“水星6号”,由宇航员格林驾驶,绕地球飞行3周,第一周温度调节装置发生故障,第二周自动控制装置失灵,格林自己直接用手控制驾驶,第三周快着陆时,耐热装置又发生故障。环球飞行3周,格林体重减轻3公斤,由于他的出色驾驶,得以完成绕地球3周的惊险宇航返回地球,在海面溅落成功,标志着美国以较快的速度追了上来。

1962年8月11日和12日,前苏联先后发射“东方3号”和“东方4号”,指令这两艘飞船在同轨道接近飞行,在“东方3号”绕地球飞行64周时,才又发射的“东方4号”,埃克拉耶夫驾驶3号,波波毕奇驾驶4号,这次飞行称为“伙伴飞行”,“幽会飞行”。“东方3号”首次用电视向地面传播飞船舱内的情景。

1963年6月14日,前苏联发射“东方5号”,由毕克夫斯基驾驶,6月16日,又发射“东方6号”,世界第一个由女航天者泰勒西克娃驾驶,这又是一次同轨道“幽会飞行”,6月19日两飞船返回地面。“东方5号”飞行119小时,绕地球81周,行程3.3万公里。令人惊奇的是泰勒西克娃并不是宇航驾驶员,但飞行顺利,说明普通人在高超的技术条件下也能进行宇宙飞行,而且男女都可以。

1962年,美国载人飞船飞行增加到绕地球6周。1963年5月16日,库巴驾驶的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22周。

载人飞船的研制向大型载人飞船方向发展。1964年10月12日,前苏联发射沃斯霍物1号,重10多吨,载3名宇航员,其中一个驾驶员,1个科学工作者,1个医生。科学工作者从星体方向测定宇宙飞船的位置,为未来的登月和到火星去做准备。医生以平衡感觉(是否头晕)为中心对宇航员身体情况进行实地观察,为未来长时间宇航作准备,还对宇航员不穿宇航服进行实地观察。但这是一次冒险行动,因为当时前苏联只有运载两名穿宇宙服乘员的能力。

1963年11月1日,前苏联发射可以自由操纵方向的飞船“贝留特1号”,1964年4月1日发射“贝留特2号”,为空间对接和登月飞行作准备。

美国也不甘落后,加紧这方面的研究。1965年3月23日,美国发射“双子星1号”飞船在太空作改变轨道的试飞,由格里森和约翰·杨两人驾驶,并实现两个飞船的对接。实验证明,美国的“双子星”飞船比苏联“东方号”飞船更精密,宇航员已能带着小型喷枪装置离开密封舱作“太空散步”。1965年12月,“双子星”6号和7号在太空相距30cm飞行,为以后的飞船对接和轨道站打下基础。

1966年前苏联首席火箭专家科罗约夫去世,使前苏联的空间计划受到很大损失。

1973年,美国有9位宇航员在太空实验室逗留3000多小时,获得很多太阳物理、地球资源和人体反应的知识。1975年5月到7月,前苏联宇航员在太空停留63天,并与美国飞船实现两天的对接。1979年8月,前苏联宇航员在太空生活175天。

1969年1月,前苏联“联盟”4号和5号相隔一天从地面发射,在空间轨道上首次对接成功,宇航员从5号飞船,通过对接口进入4号飞船。

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为人类登月成功打下基础。终于,人类于1969年7月20日真的登上了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