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代表作品,诗人花了他毕生的心血来完成这部杰作。《浮士德》是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等齐名,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史诗性的巨著。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的民间传说。浮士德原名约翰·乔治·浮士德,是当时一个跑江湖的魔法师,他懂得炼金术、星相术、占卜等。死后,在德国流传许多关于他的传说。1570年开始有人把这些传说记载下来。1587年,德国出版了故事书《约翰·浮士德的一生》,叙述浮士德与魔鬼订约,漫游世界,满足各种欲望,享受人间的欢乐,最后惨死于魔鬼之手的故事。浮士德的形象表现了宗教改革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要求,深受人们欢迎。文艺复兴以来,不断有人用这一传说作为创作题材。英国戏剧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写过《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8世纪德国作家莱辛、克林格尔等都写过浮士德故事的文学作品。浮士德的故事还被改编成木偶戏和其他戏剧在德国上演。

歌德在少年时期就看过有关浮士德的木偶戏和故事书。上大学时,便有了创作《浮士德》的想法。从1773年开始构思,1775年写成一部分初稿,后来因魏玛之行而中断。1786年旅行意大利后,歌德又继续写作,1790年发表了《浮士德片断》。1794年,歌德在席勒的督促和鼓励下努力写作,到1806年完成第一部。此后,他花了20年的时间来酝酿与构思第二部,直到1825年才开始集中精力写作,1831年7月创作完成。

《浮士德》的创作时间长达60年之久,贯穿于歌德的全部写作生涯。如果说歌德的其他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歌德自述),那么《浮士德》可以说是他的总结性的作品。在这60年间,世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歌德的思想也不断发展,这些在诗剧中都有所反映,因此,《浮士德》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历史总结意义的作品。

《浮士德》以诗剧的形式写成,共分两部,12111行。第一部共25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为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真理的一生。

《天上序幕》是全剧的开端。在这一场中,歌德借用基督教的形象表现了全剧思想的总纲。魔鬼靡非斯特与天帝发生了一场关于人的争论。魔鬼认为象浮士德这样天上人间无一可以满足其心肠的追求者,最终必将堕落,被他引入魔路。天帝却认为:人在努力时难免会犯错误,但“一个善人在他摸索之中不会迷失正途”,最终能找到真理。他们为此而打赌,由魔鬼去诱惑浮士德。于是,引出了浮士德追求真理的生活历程,其间主要经过五个阶段: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改造大自然。

浮士德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他为了了解自然的秘密,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到了老年,他才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阴暗的书斋形同牢狱,把他与生动的大自然隔离。他诅咒这一切,靠魔法唤来了自然力的象征地祇,其结果也是幻灭。为了摆脱这种欲求而不可得的苦痛,他曾想到自杀,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求出路。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的生的意志,把他和学生瓦格纳引到了城郊。在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愉快的人群中他受到了鼓舞。返回书斋翻译《圣经》,竟然与其中“泰初有道”的唯心思想相抵触。这时,他从郊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他面前,原来它就是魔鬼靡非斯特后的化身。靡非斯特答应做他的仆人,带他去经历人生,但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即他一旦满足,灵魂归魔鬼所有。浮士德与他打赌,订立契约。魔鬼用外套载着自己与浮士德飞出书斋,升入空中。浮士德的学者生活遂告结束。

靡非斯特先把浮士德带到莱比锡的一家酒馆,见一群大学生在那里狂饮作乐。浮士德讨厌这种荒唐生活。靡非斯特再把他带到魔女之厨,喝了那里的魔汤。浮士德返老还童,恢复了情欲。魔鬼再带他来到德国的一个小镇,与市民姑娘玛甘泪发生恋爱。玛甘泪对浮士德一往情深,为了与他幽会,无意中让母亲吃了过量的安眠药而死去。她的哥哥也死于浮士德剑下。她又慑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而溺死了自己的私生子。玛甘泪被囚入狱,判了死刑。浮士德在魔鬼的引诱下堕于情欲,一时陷入瓦普几斯之夜与魔女欢会。当浮士德得知玛甘泪的遭遇,急赴监狱去搭救时,玛甘泪已经神经失常。她甘愿受上天的惩罚不肯越狱。但是,上天却宽恕了这位纯朴善良的姑娘。浮士德在悔恨中结束了自己的爱情生活。诗剧的第一部至此结束。

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阿尔卑斯山麓一个百花烂漫、风景优美的地方醒来,忘却了前事,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一种“不断向最高的存在飞跃”的动力。魔鬼与他一起来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宫廷。这是一个极其腐朽空虚的王朝。诸侯各霸一方,官吏贪赃枉法,政府克扣军饷,士兵抢劫成风。更严重的是国库空虚,年年寅吃卯粮,百姓们铤而走险,国家危机四伏。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和大臣居然仍在寻欢作乐。浮士德来到宫廷,在化装跳舞会上陪皇帝玩乐,又发行纸币。王朝的财政困难暂时解决,皇帝便异想天开,要浮士德把古代希腊美人海伦拘来观赏。靡非斯特用魔钥帮助浮士德从“坤元”之国取来宝鼎。魔钥触之,香烟升腾,宫中显出了海伦和帕里斯的幻影,浮士德一见倾心。当帕里斯拥抱海伦时,他为救海伦,用魔钥触帕里斯。一阵烟雾,幻影消失。浮士德昏倒在地,被魔鬼驮出宫廷。

浮士德对政治生活失望之后,便转向古代,追求古典美。魔鬼先把他带回书斋。这里一切如旧,瓦格纳正在实验人造人,居然在曲颈瓶里造成了小人何蒙古鲁士。何蒙古鲁士带领浮士德来到希腊寻找海伦。小人因碰撞爱神的坐辇,曲颈瓶破碎而坠入大海——回到了生命的本源。浮士德做了中世纪某城堡的主人。海伦在特洛亚战争后,为逃避丈夫的处罚而投奔浮士德。二人结合,生下一子,名欧福良。

欧福良的形象是以英国诗人拜伦为原型创作的。他生来就爱向高处飞跃,渴望战斗。听到远处有人民在为自由而斗争,他如闻号令,向高处飞去,不幸陨落在父母的脚下。海伦也痛苦地离去,只有她的白色长袍和面纱留在浮士德怀中。它们化作云朵把浮士德托至空中,飞回北方。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以幻灭而告终。

浮士德在空中看到汹涌的大海,顿时产生了征服大海、与海争地的雄心。那时皇帝正在镇压一个叛乱的伪帝。浮士德便借用魔鬼的力量帮助皇帝平定了战乱。皇帝赏赐他一块海边的领地。浮士德命令魔鬼驱使百姓为他服务,移山填海,开发出新的土地。但是,有一对老夫妇住着的保留着古老生活方式的山坡,仍不归他所有。他叫靡非斯特劝说他们搬迁。魔鬼却强行命令,吓死了老人,还焚毁了他们的房屋和教堂。

此时,浮士德已是百岁老人,忧愁吹瞎了他的眼睛。魔鬼命死灵们为他挖坟。浮士德听到铁锹挖土的声音,还以为是群众在为他开沟挖河。他想到自己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不由得满意地说出了“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按照契约,他倒地死去。但这时天上降下玫瑰花雨,化为火焰,驱走魔鬼。浮士德被天使接到天上,见到了圣母和已成为赎罪女子的玛甘泪。

最后,浮士德发动群众,以集体劳动改造大自然,建立了理想的人间乐园。浮士德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真理:

我为几百万人开拓出疆土;

虽然还不安全,但也可以自由勤苦。

原野十分青翠,土壤一片膏腴,

人畜都在这新地上得到安居,

勇敢勤劳的人民垒成了那座高丘,

向那周围移植都可以衣食无忧。

外面虽有海涛不断地冲击堤岸,

而内面却安居乐业如同天国一般,

即使海潮啮岸,堤有溃的危险,

人民全体合力,立即把漏穴补完。

是的!我完全献身于这种意趣,

这无疑是智慧的最后的断案: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

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

我愿意看见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