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八次东征


从第一次十字军东侵开始,东方的阿拉伯民族就展开了英勇的抵抗。面对野蛮凶残的十字军,阿拉伯人民毫无惧色,经常在十字军经过的地方设下伏兵,以突然袭击的办法消灭入侵的十字军。

当十字军的铁蹄刚刚踏入东方国土时,阿拉伯人也经常采用坚壁清野的办法,使敌人得不到任何人力、物力的供给。当阿拉伯人与十字军作战失利时,他们在撤退某一个城市和据点时,往往把该城市和据点放起大火烧成灰烬,使敌人一无所得。在十字军占领区内,阿拉伯人采取各种方式同十字军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为了断绝敌人的粮食供应,宁可自己饿死,也不去为敌人耕耘。抗缴赋税,拒绝为十字军服务的情形屡屡发生,甚至有的地方采取武力,杀死十字军领主。被沦为农奴的伊斯兰教徒和当地居民,常常逃跑,集合起来打击侵略者。甚至许多地方举行起义与敌人展开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拜占庭帝国被十字军侵占后,东方的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携起手来共同作战,反对他们共同的西方敌人。十字军在东方人民的协力打击下,势力日趋衰败。在西方,人们对十字军的看法和热情此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封建主们的侵略矛头已不再是主的坟墓圣地耶路撒冷,而是更富裕的地方。骑士们大多数都被各国的国王招募为亲兵,生活有了着落,对“远征”已不那么热心。

各国最富有的商人,尤其意大利的城市商人,由于与东方已建立了贸易关系,他们关心的利润来源已得到满足,故而,对再去为教皇航海作战已不感兴趣。由此种种原因,使罗马教皇发动以后几次的十字军东侵已十分困难。

为了第五次十字军东侵能够顺利进行,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于1215年在罗马教廷的拉特兰宫召开了宗教大会。参加大会的有皇帝代表、公爵、伯爵和教会的高级教士等共1500人,其中有大主教和主教412人,是历次宗教大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大会。

会上宣布组织以埃及为目标的第五次十字军,并发布了教皇给予参加十字军者之特权的命令。

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支持十字军的力度。首先,罗马教皇采取强制的摊派手段,命令各地封建贵族按财产状况出人出钱支持十字军,命令说:“务使那些没有亲自参加解放圣地的诸国王、公爵、亲王、侯爵、伯爵及其他有地位的贵族和城邑、市镇等地的公社,都要按自己的财富为标准,奉献适当数目的战士,并负责3年的必要开支,藉以赎除自己的罪愆。”

其次,罗马教皇甚至不惜慷慨解囊,自动捐献纹银3万磅,同时,还在其他基督教徒捐款中拿出3000马克纹银,充作十字军军费。

再次,罗马教皇还命令红衣主教和全体教士都要积极捐助十字军。教皇命令红衣主教要拿出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全体教士不分职位高低皆须拿出自己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以资助十字军,为期3年。

罗马教皇还采取了收买政策,对参加十字军的军士,允诺其免除一切捐税和人头税以及所欠下的债务。并对参加十字军的军士的家属、财产给予保护。罗马教皇还号召所有欧洲人不得以武器、船只和其他财物支援阿拉伯人,并在4年之内,不得在海上、陆上与阿拉伯人进行贸易。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号召封建主内部停止争权夺利的武斗,甚至命令封建主骑士们在3年之内不许进行马上比武的竞技活动。

经过罗马教皇的种种努力,第五次十字军东侵于1217年,就是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死后的第一年终于发动起来。他们从意大利出发到达埃及,在这里遭到惨重的打击。1221年第五次十字军东侵也以阿拉伯人的胜利而告终。

此后罗马教皇又以法国人为主力,发动了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十字军东侵,都遭到了同样下场。13世纪下半叶,十字军的几次东侵和十字军驻军都得到了蒙古人的援助。这一时期,在被侵略的东方阿拉伯世界里,主力部队是埃及,因此,这几次十字军东侵都把矛头集中指向埃及。

这几次十字军曾在蒙古人的合作下攻占大马士革,并对它进行了十字军式的蒙古式的野蛮掠夺,按照贯例对伊斯兰教徒进行了残酷地屠杀。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十字军虽然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联军经过多次征战后打败了蒙古军队。

蒙古军队的惨败对十字军的影响是致命的,十字军不可避免地走向最终的彻底灭亡。1268年埃及军队攻占了安条克,1289年攻占了的黎波里,之后连续攻占了贝鲁特、西顿。第八次十字军东侵的21年后,西方基督教徒在叙利亚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于1291年被埃及军队攻克,十字军宣告彻底失败,历时近200年的十字军东侵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