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辩证法者,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市。黑格尔大学毕业后在瑞士和法兰克福担任多年家庭教师,1801年任耶拿大学讲师,此期间曾与别人合办过《哲学评论》杂志。曾任报馆编辑、纽伦堡中学校长、海德堡大学教授,1818年被聘请到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和校长。黑格尔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死后出版的有《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美学》。他的美学理论主要见于《美学》,这是他在海德堡大学和伯林大学期间所作的“美学讲演录”,是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建立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基础上的,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核心是理念发展一切。具体分为三大部门:一是逻辑学,二是自然哲学,三是精神哲学。他把美学、历史、宗教、法律都归入了精神哲学。这就是他的美学在他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他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如果说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的奠基人,那么,黑格尔便是这一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将辩证法全面地运用到美学中去,但他的辩证法仅限于精神辩证法,而不是自然辩证法。他说自己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为了科学地认识艺术是什么”。他认为,绝对精神(即理念)在艺术中以直观形式认识自己,在宗教中以表象形式认识自己,在哲学中以概念形式认识自己。他的《美学》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学原理,二是艺术发展史,三是艺术种类。他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系统的历史科学。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就是绝对精神,就是概念,他又称作“神”、“普遍力量”、“意蕴”,实际上就是指艺术的思想内容。理念是无限的,艺术形象是有限的,艺术就是在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中显现出无限的普遍真理,达到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等的和谐统一。他指出艺术创作就是使思想内容灌注生气,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外化为作品,成为自己的对立面(作品),又从对立面中认识自己。他指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艺术美是自然与理想的结合。“自然”是指社会现实,“理想”是指形象体现的思想。由此他提出,如果先有理想,再找自然体现理想,谓之理想主义;如果从自然中看出某种理想,从自然中产生理想,谓之现实主义。他要求将平凡的题材变成不平凡的题材。要求塑造典型性格,在“这一个”中表现普遍意义,达到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他认为决定性格的有三个因素:一是“一般的世界情况”,即社会背景;二是“情境”,即具体环境;三是“激情”,即人物的理想、态度和感情。性格是在情境与激情的矛盾冲突中产生和表现的,要求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使性格具有丰富性、鲜明性、一贯性这三个特征。对艺术家,他要求具备想象、天才和灵感,要有独特风格和独创性。
他把艺术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最古的是象征艺术,用符号象征理念,它是“物质因素超过了精神因素”,其次是古典艺术,如古希腊的雕刻、神像,达到了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的统一;第三阶段是浪漫艺术,这是指西方的近代艺术,不等同于浪漫主义,它是精神因素超过了物质因素。认为浪漫主义发展到极端地追求理想、激情,就会毁灭,最后艺术就要让位于哲学,人类就没有艺术了。他认为艺术发展是精神与物质斗争的结果。
他还根据显现理念功能的不同,区别了艺术的种类。认为建筑是最低级艺术,代表了象征艺术;雕刻比建筑进了一步,代表了古典艺术;绘画、音乐和诗是高级艺术,代表了浪漫艺术。他认为诗是最高级艺术,诗才是真正的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说的诗是指诗、小说、散文,称“美文学”。与“美文学”对立的是“硬文学”,包括科学、哲学、历史,他称为散文。他从认识方法、思维形式、语言使用三方面区别了诗和散文,即艺术与哲学、科学的不同。他又把诗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三种,分别论述了各自特点,认为史诗偏重客观,风格是冷的,抒情诗偏重主观,风格是热的,唯有戏剧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热和冷的结合,是诗中的高峰。然后他又把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种。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符合现实主义的,他驳斥了各种形式主义、颓废主义和纯艺术论,把辩证法和历史观点应用于美学领域,大大开阔了美学天地。后人以他的绝对精神为出发点,发展了美学。